王国维在大力称道马致远《天净沙》的同时却对有元一代的词人词作
王国维在大力称道马致远《天净沙》的同时,却对有元一代的词人词作作了整体性的否定,这其实也是表明一种文体“始盛终衰”的基本规律,在揭示元曲取代宋词的客观现实的同时,隐含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想。
六四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 白仁甫:即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先生,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著有杂剧多种,词集名《天籁集》。《秋夜梧桐雨》剧:即白朴所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此剧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抒情浓郁,诗味醇厚,文辞华美。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也因其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而得名。《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
]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由于文学史上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超过散曲,所以也有以“元曲”单称杂剧。杂剧在结构上一般四折一楔子,其曲文由套数组成,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以用于舞台演出。散曲在体式上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套数亦名散套,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用语一般比较俚俗,有民歌风味。王国维此处所用“元曲”是指杂剧。
] 《天籁词》:即白朴词集《天籁集》,共二卷,存词一百零四首。白朴为词,师法苏轼与辛弃疾,故集中多豪放旷达之作。
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情感浓郁而醇厚,风格雄奇而悲壮,堪称元杂剧的冠军之作。但他所写的《天籁集》词集,却总体极为粗浅,连当辛弃疾的“奴隶”——即下手都不够格。难道是因为一种文体,在前面创立的人容易写得出色,而在后面继承的人就难以表现出精巧之思吗?还是各人才能有强项也必然会有弱项?读者诸君只要看看欧阳修、秦观的诗远不如他们的词,就足以了解这中间的奥秘了。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八十三则。以这一则为初刊本煞尾,乃别具深意,因为王国维认为中国韵文的发展至元曲而告一段落,此后再无新的成功的韵文体式产生。故此则乃是从诗词曲的关系中来为全书作结。手稿本此则虽是初刊本之基础,但文字颇有差异。手稿原文云:“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奇思壮采,为元曲冠冕。然其词干枯质实,但有稼轩之貌,而神理索然。曲家不能为词,犹词家之不能为诗,读永叔、少游诗可悟。”且在手稿上,王国维便已多有斟酌。如初刊本“沈雄悲壮”四字,在手稿初作“奇情壮采”,“奇情”又一度改为“高情”,最后改为“奇思壮采”,但这些改动均未被吸收到初刊本中。对勘手稿本与初刊本,其文字差异尚在其次,其理论提炼才是最值得注意的。手稿本着重揭示曲家不能为词、词家不能为诗的基本现象。初刊本虽仍是在白朴、欧阳修、秦观三人之间比较其诗词曲的文体关系,但总结出“创者易工,因者难巧”的文体规律以及文学家“有能有不能”的个体特点。相形之下,这比在现象上比勘文学家在文体成就上的高低要更具理论性。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性有很多就是在这种斟酌与提炼中慢慢形成的。
此则仍是承前一则之意,从一时代一作家一文体的多维角度来诠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前一则言元代散曲成就可观,而词体萎靡;这一则说白朴杂剧堪称元曲冠冕,而其词则粗浅之极。以一代论是如此,以一人论,亦是如此。
有元一代散曲家可以在创作中重造唐人绝句妙境,而词人则无法做到,这是词体已到了无法挽救的衰落时期的反映。此则再以白朴为例,其《梧桐雨》杂剧写唐明皇、杨贵妃之离合悲情,出以浓郁的抒情色彩、醇厚的诗味和华美的文辞,故有“诗剧”之称。就杂剧而言,王国维认为此剧堪称元曲中的冠冕之作。但有此创作才华的白朴在其词集《天籁集》中,却失去了神采。王国维说其词极其粗浅,连作辛弃疾的“奴隶”都不够格。因为白朴作词,乃是效法苏轼和辛弃疾的,故王国维直接将白朴与辛弃疾词作对比。王国维极意要说明的是元代乃是杂剧的时代,故其词已经不能再铸辉煌,他对白朴《天籁集》的评价应该纳入到这一文体观念中,才能得到更切实的理解。但平心而论,《天籁集》中也颇多率意而发、真实自然的优秀之作,一味以“不足为稼轩奴隶”而整体否定,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朱彝尊在《天籁集·跋》中即称其“自是名家”。《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天籁集》“清隽婉逸,调适韵谐”。为了佐证自己的这一说法,王国维又将欧阳修、秦观的诗词作了对比,认为他们的诗远不如词。其实这种“远不如”的结论背后,与其说是创作成就的比较,不如说是文体观念的较量。宋诗的“寄兴言情”固然不及宋词,但从诗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宋诗的说理议论,正是其可与唐诗并驱的原因所在。
王国维在揭出这种文体创作不平衡现象的同时,对于何以形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创者易工,因者难巧”。一种文体在初始阶段,因为文体束缚较少,故寄兴言情能以一种自然方式进行,所以能呈现出蓬勃的文体活力。而后人沿袭这种文体,受限于越来越多的文体限制,所以反而容易遮蔽了性情,而多在技巧上追新逐能,文体之衰落遂不可阻挡了。其二,“人各有能有不能”。即诗人只能对切合自己秉性的文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对其他的文体,只能成就一般,故文学史兼擅多体的文学家是十分罕见的。这种思想来源于陆游的《花间集·跋》,王国维在多则词话中反复举例,其实正是为了佐证陆游“能此不能彼”的说法的。除此之外,譬如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等,王国维就不暇关注了。
目录
前言
- 鲜花是高雅礼物 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应用形式[图]
- 印花布怎么清洗?印花布面料的特点[图]
- 踵脚后跟,“百姓之上”《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图]
- 窦(dòu)孔穴夷(yí)平坦阙(quē)指缺口稽(jī)留[图]
-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 丘不肖未[图]
- 安葬曹成公. .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秋七月辛卯齐侯瑗卒 晋[图]
- 赵襄王亲自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说“大王知道燕国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图]
- 春秋时晋文公是个贤明的君王善于纳谏晋文公手下的臣子也因此敢大[图]
- 典要典常纲要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出入”与“内外”互文“出”[图]
- 如果古代所做的事情不能够变更那么推车至今也进化不到蝉匷这样的[图]